前言
我们在构建一个APP时,少不了APP运行前的开机引导图,现在来详细介绍一下MUI框架关于这一操作的详细步骤!
原理
如果用户第一次下载使用该软件,就显示引导图;如果非第一次使用,则跳过这一步.
效果
在正式介绍之前首先要明白几个概念
概念1 页面初始化
1.mui.plusReady()方法
语法:mui.plusReady(function);
参数:是函数
在app开发中,若要使用[HTML5+扩展api](http://www.html5plus.org/doc/h5p.html),必须等plusready事件发生后才能正常使用,mui将该事件封装成了mui.plusReady()方法,涉及到HTML5+的api,建议都写在mui.plusReady方法中.
例如,获取当前网页的URL:
mui.plusReady(function(){
console.log("当前页面URL:"+plus.webview.currentWebview().getURL());
});
2.mui.init()
ui框架将很多功能配置都集中在mui.init方法中,要使用某项功能,只需要在mui.init方法中完成对应参数配置即可
所以每次在每一个页面都调用一下mui.init()这个方法.
3.mui.ready()
当DOM准备就绪时,指定一个函数来执行
4.HTML5+与MUI 的区别
HTML5+项目 是用的原生的HTML5+的API做的。
mui项目是封装了原生的HTML5+的API的一个框架,方便开发者迅速开发应用。含mui.css(提供了很多页面样式)和mui.js(封装了原生HTML5+API)。
举个例子。你在做web前端开发的时候,用原生的js就相当于这里的原生HTML5+,用jquery就相当于这里的mui。
5. mui.plusReady()与mui.ready()那个先执行
一般情况是ready先,plusReady后;
ready代表DomcontentLoaded,plusReady代表plus基座ok
好明白了这些概念之后,我们就开始我们的代码:
页面A
//引导图函数
function launchScreen() {
//读取本地存储,检查是否为首次启动
var showGuide = plus.storage.getItem("lauchFlag");
if(showGuide){
//有值,说明已经显示过了,无需显示;
//关闭splash页面;
plus.navigator.closeSplashscreen();
plus.navigator.setFullscreen(false);
}else{
//显示启动导航
mui.openWindow({
id:'guid',//子页面的ID
url:'templete/guid.html',//子页面
show:{
aniShow:'none'
},
waiting:{
autoShow:false
}
});
}
}
子B页面:
mui.plusReady(function() {
plus.navigator.setFullscreen(true);
plus.navigator.closeSplashscreen();
});
//立即体验按钮点击事件
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close").addEventListener('tap', function(event) {
plus.storage.setItem("lauchFlag", "true");
plus.navigator.setFullscreen(false);
plus.webview.currentWebview().close();
}, false);
在A页面进行调用
mui.plusReady(function(){
launchScreen();
mui.init();
});
这面还要明白几个概念
打开新页面
这里有我就引用官方文档给大家解释一下:
做web app,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就是转场动画;web是基于链接构建的,从一个页面点击链接跳转到另一个页面,如果通过有刷新的打开方式,用户要面对一个空白的页面等待;如果通过无刷新的方式,用Javascript移入DOM节点(常见的SPA解决方案),会碰到很高的性能挑战:DOM节点繁多,页面太大,转场动画不流畅甚至导致浏览器崩溃; mui的解决思路是:单webview只承载单个页面的dom,减少dom层级及页面大小;页面切换使用原生动画,将最耗性能的部分交给原生实现.
原理:
mui.openWindow({
url:new-page-url,
id:new-page-id,
styles:{
top:newpage-top-position,//新页面顶部位置
bottom:newage-bottom-position,//新页面底部位置
width:newpage-width,//新页面宽度,默认为100%
height:newpage-height,//新页面高度,默认为100%
......
},
extras:{
.....//自定义扩展参数,可以用来处理页面间传值
},
createNew:false,//是否重复创建同样id的webview,默认为false:不重复创建,直接显示
show:{
autoShow:true,//页面loaded事件发生后自动显示,默认为true
aniShow:animationType,//页面显示动画,默认为”slide-in-right“;
duration:animationTime//页面动画持续时间,Android平台默认100毫秒,iOS平台默认200毫秒;
},
waiting:{
autoShow:true,//自动显示等待框,默认为true
title:'正在加载...',//等待对话框上显示的提示内容
options:{
width:waiting-dialog-widht,//等待框背景区域宽度,默认根据内容自动计算合适宽度
height:waiting-dialog-height,//等待框背景区域高度,默认根据内容自动计算合适高度
......
}
}
})
参数解释:
1.styles
窗口参数,参考5+规范中的WebviewStyle;特别注意,height和width两个属性,即使不设置,也默认按100%计算;因此若设置了top值为非"0px"的情况,建议同时设置bottom值,否则5+ runtime根据高度100%计算,可能会造成页面真实底部位置超出屏幕范围的情况;left、right同理。
2.extras
新窗口的额外扩展参数,可用来处理页面间传值;例如:
var webview = mui.openWindow({
url:'info.html',
extras:{
name:'mui' //扩展参数
}
});
console.log(webview.name);//输出mui字符串
注意:扩展参数仅在打开新窗口时有效,若目标窗口为预加载页面,则通过mui.openWindow方法打开时传递的extras参数无效。
3.createNew
是否重复创建相同id的webview;
为优化性能、避免app中重复创建webview,mui v1.7.0开始增加createNew参数,默认为false;判断逻辑如下:
createNew参数为为true,则不判断重复,每次都新建webview;
createNew参数为为fasle,则先查找当前App中是否已存在同样id的
webview,若存在则直接显示;否则新创建并根据show参数执行显示逻辑;
注意:plusReady事件仅在webview首次创建时触发,使用mui.openWindow方法多次打开已存在的同样id的webview时,是不会重复触发plusReady事件的; 因此若业务写在plusReady事件中,可能会出现执行结果和预期不一致的情况;此时可通过自定义事件触发; 案例参考:mui.plusReady有时会失效;
4.show
窗口显示控制参数,具体参数如下:
autoShow:目标窗口loaded事件发生后,是否自动显示,默认为true;若为false,则仅创建但不显示webview;若目标页面为预加载页面,则该参数无效;
aniShow表示页面显示动画,比如从右侧划入、从下侧划入等,具体可参考5+规范中的AnimationTypeShow
duration:显示Webview窗口动画的持续时间,单位为ms
waiting
5.系统等待框参数
mui框架在打开新页面时等待框的处理逻辑为:
显示等待框–>创建目标页面webview–>目标页面loaded事件发生–>关闭等待框;
因此,只有当新页面为新创建页面(webview)时,会显示等待框,否则若为预加载好的页面,则直接显示目标页面,不会显示等待框。waiting中的具体参数:
autoShow:是否自动显示等待框,默认为true;若为false,则不显示等待框;注意:若waiting框的autoShow为true,但目标页面不自动显示,则需在目标页面中通过如下代码关闭等待框:plus.nativeUI.closeWaiting();
title:等待框上的提示文字
options表示等待框显示参数,比如宽高、背景色、提示文字颜色等.
涉及到的知识点差不多就讲完了,请看下面介绍
[webAPP项目]基于MUI框架webAPP开发功能流程之头部导航与底部导航制作详解02]
明天给大家更新!
注公众号: